同样在农村,由于缺水,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也越来越大。相关数据显示,每年平均干旱面积从70年代的750.0万公顷增加到90年代的1183.5万公顷,增幅为57.8%。
随着地下水的日益稀缺,超采现象日益严重,地下水位急剧下降。比如,在北方,50年代地下蓄水层低于海平面5米,90年代已经是50米以下了。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,也引发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,如地面塌陷和难以排涝,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还引起海水入侵,导致建筑物破坏,土地盐碱化和人畜饮水困难。
水质污染日益严重。
七十年代初,我国的污水排放量约为150亿吨,1980年上升至310亿吨,增长了一倍;1998年,废污水排放量上升至近600亿吨,增长了一倍。
从1984年的次水资源质量评估来看,85001公里的河流中,污染河流有8530公里,占21.8%;而1995年完成的河流中,污染河流有45806公里,占46.1%,增长了一倍多。在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,超过850条受到污染,占70.8%。7条大河流经15个主要城市的河段,其中13条污染严重。水环境污染日益威胁着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。根据有关部门调查,全国65.4%的人口没有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。由于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,水污染日益严重,使得可供利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。数据显示,全国有7300万人因缺水、水污染造成饮水困难。
根据估算,我国水资源短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0亿元,其中工业损失2300亿元,农业损失200亿元,水污染损失400多亿元,人类健康损失192亿元。工业品损失达数百亿元,农业损失上百亿元。更加令人担忧的是,这两种经济损失都在不断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