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“煮饭直接用自来水会致癌”的传言在中老年人朋友圈疯传,引起不少人恐慌。
据网文称,用自来水蒸食物,水中的氯加热后会包裹在食物上,继而会产生致癌物质,所以一定要使用煮沸过的开水或者过滤掉氯的水。事实上,真如文章中所言吗?
此前,关于喝水这件事还流行过多种说法,譬如“长期喝电热水壶烧的水会中毒”“壶底有水垢会影响健康”“喝千滚水会致癌”“隔夜水不能喝”,这些都是真的吗?
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在“致癌分类”中,把氯分为“第三类”,跟茶叶同级,意为“目前尚无足够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”。
蒸锅在蒸食物时,自来水中的氯气会挥发分解,主要分解成氧气和盐酸。所以,煮食物时,水里的氯气并不会被煮出去进入食物里。
如果吞下少量含氯漂白剂,会刺激食道、口腔、喉咙以及导致呕吐。不过自来水中的余氯远远达不到那个剂量。
不锈钢电热水壶的制作材料中虽然含有锰元素,但它其实是以致密组织存在的,日常煮水很难析解出来。
就算真的有锰元素能析出,按照电热水壶质检报告的数据计算,电热水壶的锰析出量最高是1.168毫克/升,那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每天要喝大概9.4升这种电热水壶烧的水,才有机会超出可耐受量,导致慢性锰中毒,这显然是不现实的。
常使用电热水壶烧水后,底部久而久之可能留下一层厚厚的水垢。传言称,长期喝水垢多的水会导致身体罹患结石的风险上升,这个说法是真的吗?
水垢内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盐类物质,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部分会被分解,一些无法被分解的部分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,并不会威胁健康。
此外,我国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—2006)内对于自来水的硬度也有明确的要求,饮用合格的自来水不会威胁健康。
反复烧开的水被称为“千滚水”,传言说它亚硝酸盐超标,常喝易致癌,是真的吗?
自来水中确实含有硝酸盐,在反复烧开的过程中,由于高温缺氧,会有部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。但重要的是,即使多次反复烧开,自来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也很低。
有媒体曾进行有关测试:自来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约0.007毫克/升;烧开一次后,亚硝酸盐为0.021毫克/升;烧开20次后,亚硝酸盐为0.038 毫克/升。
而我国生活饮用水亚硝酸盐的标准是≤1毫克/升,也就是说即使反复烧开20次的开水,亚硝酸盐都只有标准的3%左右,因此无需担心。
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岑倬贤表示,隔夜白开水中确实含有亚硝酸盐,但是正常量的隔夜白开水,对人体来说基本无害。
有研究表明,一杯煮沸的白开水放在室温24小时后,再测定其中的亚硝酸盐,含量只有0.00237mg/L。国家规定饮用水中亚硝酸盐限值是1mg/L。“也就是说,一次性喝420L隔夜水,才可能超过国家标准中的限值。”
岑倬贤指出,白开水放了一夜变成“隔夜水”,并没改变它本身的性质。虽然“隔夜水”本身无害,但是建议不要放置过长时间,以致出现掉虫子、进灰尘等“水变质”的情况。
市面上合格的矿泉水瓶,制作材料通常为食品级塑料,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(PET)。PET不仅抗酸、抗碱、耐油脂,而且能经受得住大多数溶剂的腐蚀。在低于120℃的环境下,PET无毒无味,装饮料很安全,但受到高温时,会慢慢溶解并释放出一些有害人体健康的有机溶剂。
车辆里的温度,即使是在夏季,一般也很难达到120℃,因此“在车内暴晒过的矿泉水会致癌”这一说法没有科学依据。
隔夜水、千滚水、暴晒的矿泉水,这些水都不会致癌。那真有会致癌的水吗?答案是:烫水和含糖饮料。
这里的“烫水”是指高于65℃的水。多喝水是对的,喝水本身没有错,真正引起致癌的原因是它:过高的水温,而不在水本身。研究表明高于65℃的热水会导致食道癌。
这还在于口腔、食道和胃黏膜对热饮温度比较敏感,50℃-60℃的热饮温度尚能耐受,超过65℃则非常大程度上增加了消化道烫伤的发生几率。
偶尔的高温烫伤口腔和食管内的黏膜尚能自我做修复,但是如果你有长期喝热水的习惯,就会成为食道溃疡的宠儿,溃疡反复发作有可能最终转变为食道癌。
《Nutrients》上的一项研究指出,相较于不喝含糖饮料的人,每天摄入大量含糖饮料的人罹患脂肪肝的风险会增加60%。如果换成代糖饮料的线%。
不仅是脂肪肝,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还发现,与不喝或者很少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,每天喝1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人,患肝癌的风险增加85%,其他慢性肝病的死亡风险高68%!
总而言之,生活中,只要饮用的是符合规定标准的自来水,就不用过分担心会威胁健康。如果实在不放心的话,也能买净水机过滤一下再饮用。
(参考资料:科普中国、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CCTV生活圈、光明网、北京青年报、信息时报、澎湃新闻等)